生态建设为景区发展添动力,201 9《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发布螺髻山景区获年度魅力生态景区
12月16日,北京瑞雪。在2019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单发布会暨城市文化旅游论坛会上,我州螺髻山景区荣获年度魅力生态景区;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荣获年度魅力文旅品牌节庆;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荣获年度魅力人气旅游景区。3个奖牌,也代表着凉山文旅产业的3张名片。
《魅力中国城》作为全球首档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展演节目,已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成功播出三季,带领海内外观众邂逅了国内60余座魅力城市,共同见证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节目以其独特的“文化+旅游”的方式助力城市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取得显著成效。
螺髻山景区拥有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地质遗迹、世界最大的温泉瀑布、浓郁的彝族文化风情和以“螺髻五绝”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资源禀赋一流,资源价值具有世界影响力。近年来,景区将5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与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在生态保护中求发展,积极打造生态螺髻品牌。
“在西昌参加完两届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后,‘魅力中国城’摄制组曾几次前往螺髻山景区拍摄画面,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给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螺髻山景区管理局局长李进说,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螺髻山景区基于自身资源条件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景区资源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发展中的螺髻山,通过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树立强有力的生态品牌,扩大开放、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赢得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家里人都喜欢去爬螺髻山,每次登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里都是未被破坏的植被,完全是一场有益健康的绿色出游。”在西昌工作的李先生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吸烟人士,休息的时间,他喜欢去螺髻山洗肺。
2018年、2019年,螺髻山景区连续两年举办了徒步登山活动,活动“以寻找最美金索玛”为主题,传播“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绿色徒步”的旅游新方式,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9000多名游客积极报名参与其中。
活动期间,景区还举办了相关的摄影大赛、抖音大赛,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的关注。每年4月至7月,螺髻山上的索玛花竞相开放,螺髻山上的索玛花多达30多个品种,面积达数万亩,享有“杜鹃花海”的美誉。
5月,持续的高温,让螺髻山景区这个清凉避暑地优势凸显。步行进入景区,满山绿色的植被映入眼帘,美丽的花朵惹人喜爱,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大家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谈笑风生,开始了快乐的螺髻之旅。
绿色打底四季皆美景
螺髻山风光秀美,拥有第四纪古冰川地质遗址,大美的自然风光,加上深厚的阿都文化底蕴,让游客有了更丰富的出游体验。距离西昌42公里的区位优势,让这里成为游客来凉山的必游之地。
冬日的螺髻山景区,是赏冰雪的好去处。从西昌出发,40多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螺髻山山脚。坐索道上螺髻山,天空中突然飘起了白色的雪花,轻轻地落在树叶上,山林间。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大家早已忘记了寒冷,尽情投入这雪花飞舞的世界。
进入景区后,迎接游客的是白色的童话世界,积雪覆盖了湖面、树木、栈道,给枯燥的冬天新的视觉享受。厚厚白雪的覆盖下,树木、湖泊失去了全本的色彩,令人忍不住对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之美发出惊叹。
不仅是冬日,景区一年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日,漫游螺髻山镇,你能记录下小镇最美的生活场景;夏日索玛花开,你能感受到盛夏里别样的清凉,漫游浩瀚的原始森林,记录下壮丽的古冰川遗迹和美丽的温泉瀑布等奇特景观;激情火把节,来自五湖四海,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们来此拍摄最原汁原味的古朴彝风。
螺髻山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拥有为数众多、五彩缤纷的冰川湖泊,当地人称为“海子”或“干海子”,也叫天池。冰川湖泊是冰川运动留给人类的地质奇观。古籍记载螺髻山有“三十二天池”,根据遥感数据表明,在螺髻山海拔3600米以上分布了50多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
水色褐红的干海子,终年云蒸雾锁,橙黄色的金海子、五颜六色的五彩湖、两湖相连的姐妹湖、青翠浓荫的叠翠湖、蛟龙出世的黄龙潭,还有面积较大、潭水最深的黑龙潭……
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地镶嵌在山脊两侧的原始森林中,犹如在翠绿的平绒上缀着的颗颗七彩宝石,熠熠生辉。
螺髻山有着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古冰川刻槽。它是由古冰川带夹坚硬的岩块,以强大的力量刻碾冰川底部两侧岩石,天长日久便形成宽而深的岩石刻槽。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张文敬说,螺髻山千年古冰川,清晰完整地保存着第四纪冰川地貌,构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奇观,是国内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古冰川擦痕比比皆是,具有独特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
按照《凉山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发展决策和旅游首位产业工作部署,螺髻山景区于2018年启动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景区管理局紧扣创建标准和创建工作流程,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完成了螺髻山旅游景区创建提升规划、创建实施方案和景观质量评价专题片、景观质量汇报PPT、资源评估报告等系列工作,并于2018年8月通过了省级景观质量评价。
2019年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螺髻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进行了调研,按照调研组“以螺髻山珍珠湖为创建范围、突出古冰川地质科学文化”的意见,目前,管理局正积极对《创5A提升规划》《景观质量评价专题片》《创建实施方案》和《景观质量汇报PPT》进行调整和修改完善。
在5A创建工作中,螺髻山景区一手抓景区提档升级,一手抓生态保护,让绿色成为景区发展的源动力。景区始终坚持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国内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并按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和检查评审组专家们给出的发展建议,不断强化和完善螺髻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目前,已完成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着重加强生态和资源环境的保护规划,实行分级分类规划保护,严格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森林植被保护与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等保护措施。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融入到景区总体规划中,有针对性地对景区进行开发利用。
2018年3月,景区《总规》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在景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编制完成了《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规划》,编制完成了《螺髻山镇德育村乡村旅游规划》,不断加大对周边村、镇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扶持引导力度。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景区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了涉及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26项,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从2013年开始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Q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实现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立足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强化管理,严格实施规划控制,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对螺髻山景区实施分片开发,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景区内的建设项目实行严格控制,除了规划内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建筑和设施。
加大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所有景区自建项目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项目立项、招标、设计、施工和监管、竣工验收、决算审计。项目设施在体量、材质、风貌上都必须与景区环境协调,并符合环保要求。持续深入地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整治了景区及周边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等现象以及在景区景物上乱刻乱画等现象。强化核心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全面实行垃圾袋装化,垃圾定点定时存放,每天收集、清运出景区,进行集中处理。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实施螺髻山生态植被恢复项目。
从2016年开始,实施螺髻山生态植被恢复项目,覆盖区域为螺髻山景区及周边与村庄结合部,解决了长期以来由于冻雨等自然灾害和村民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该区域林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持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科研、科普教育,不断加强博物馆、标识讲解系统、语音导游等设施建设,制作《生态文明教育知识读本》、生态文明宣传资料,打造生态文明和科普产品线路,不断完善景区生态文明教育功能。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科研成果丰硕,景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师大、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展了螺髻山彝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应用、生物多样性调查、螺髻山生物资源基因库项目、螺髻山第四纪冰川科研报告等系列研究工作。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景区将5A的创建工作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紧密结合,瞄准更高要求,扎实推进工作,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推进循环经济,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创建螺髻山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助力凉山脱贫攻坚。
来源:凉山州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