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厚重的木里黑陶、装饰性强的会理绿陶,具有收藏价值的会理金沙彩石砚、美观的彝族服饰、古老的火草织布……文化底蕴厚重的大凉山,在迈步新时代的同时,也保留着古老的习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手艺人,传承着祖辈们的技艺,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近年来,随着凉山文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青睐凉山手工艺品,一件件手工艺品也随之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成为展示凉山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培育凉山工匠和知名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凉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州文化创意创研中心于201 9年9月16日起,组织开展了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项目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按照《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评选办法(试行)》程序,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州17个县市推荐申报的30个工坊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并最终确定了10个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
德昌国绣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
傈僳族服饰色彩亮丽,图案异彩纷呈,这美丽的服饰凝聚着傈僳人的智慧,火草布纹理清晰,质感优良,透气性、防潮性、保暖性好。火草布制作全靠一丝一线的手工来完成,其工艺考究,制作难度大,制作周期长,一件衣服从取材到成形需要较长的时间,是傈僳族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的成果,也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每年的六、七月间,是采摘火草、割火麻秆的季节。傈僳妇女们将采来的野生火草叶片洗净、稍焐,剥下叶背面白色纤维层,搓成线、绕成团,叫火草线。把麻秆浸泡后剥下外皮纤维纺成线、绕成团,叫火麻线。
制作火草布工艺程序较为复杂,要经过割火草、焐火草、捻线、晾晒、理线、漂洗、布织桩、纺织等20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其不同的工艺要求。
2016年2月,“德昌县国绣傈僳火草麻布制作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以德昌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为基地,会员130余人分布在南山、金沙、乐跃、巴洞、宽裕等傈僳族聚集区.组织傈僳族妇女,利用山区丰富的火草、火麻资源,使用传统纺织工具和技艺,批量生产火草麻布衣裙、头帕、挎包等物,并制作口弦、葫芦笙等民族乐器,产品将通过展览销售和网购方式宣传傈僳族民俗文化为山区傈僳人脱贫致富开辟一条道路。
合作社150多名社员遍布德昌傈僳族聚居地,带动妇女同胞主动投身脱贫奔康主战场。会员们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火草麻布布匹,即将消失的技艺又得以传承。不论是90多岁的老人还是学前儿童都参与其中。
出售的火草麻布布匹,价格从三百到两万多元不等。个人出售火草麻布匹最高金额达23000余元。合作社出售火草麻布产品最远到台湾,近至攀花市米易县,销售量最多的地区为云南维西,出售火草麻布成品价值50000余元,累计出售20万元。截至目前,国绣火草麻布专业制作合作社会员纺织火草麻布布匹累达上百万元,有力助推了群众脱贫奔康。
会理金沙彩石砚手工作坊
金沙江砚石产于四川金沙江流域一带,古代称为“苴却”。会理金沙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中难得的佳品,会理金沙砚以其石奇、眼多、纹富、艺精而饮誉中外。
2016年,会理县创建“金沙彩石砚手工作坊”及“金沙彩石砚艺术馆”,馆内收藏百年古砚《二龙戏珠砚》巧用淡绿色“石眼”;《二龙戏珠砚》砚膛镌琢若神秘象形“文字”图纹;金沙彩石《葡藤栖鸟砚》,砚底镌刻铭文可以确认历经百年岁月等经典作品。
“金沙彩石砚制作技艺”在继承中华传统砚文化的基础上,在保存砚文化概念的同时,将砚台器物单纯的实用性,向艺术性、鉴赏性,陈设性,博览性研发和创化。“金沙彩石砚制作技艺”将自然子石韵味、天然瑰丽色彩、玄奥逸趣意象、文学美学诗境、国画山水皴染、金石残损留痕等兼容一身。也是中华“赏石艺术”与中华传统“砚台制作技艺”双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融合。
会理绿陶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会理绿陶,因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经1260℃氧化焰烧制后呈宝石绿色而得名。经专家考证:会理陶瓷烧制始于唐宋,鼎盛于元明,属南方龙泉窑系,前有唐宋青瓷、后有明清绿陶。
2009年,会理绿陶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理绿陶非遗文化体验基地是以普及会理绿陶艺术文化的公益性体验基地。前身是1981年建立的会理县艺釉厂。绿陶体验基地由博物馆、绿陶文化体验基地、以及艺术家创作基地三部分构成。包含艺术馆、创作中心、写生基地、绿陶艺术研究中心等特色艺术板块,是集文化、交流、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大型艺术园区。目前,绿陶基地展出的绿陶艺术历史作品有680件套,绿陶艺术精品460件套,主要对外宾、学者和游客开展绿陶艺术知识普及。
此外,绿陶基地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会理绿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韩进富、韩春寅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在继承传统绿陶艺术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创作独具中国特色、自然成趣的陶艺作品,在四川陶艺界形成了新的艺术流派。
基地以保护、传承绿陶为己任,成立了绿陶产品研发创意中心,研发传统绿陶及其附产品,同时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专家合作,联合开发西南民族特色陶瓷艺术品、雕塑、旅游纪念品,是集陶瓷研发、设计、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创新型企业。
目前,会理绿陶的发展已列入《四川省工艺美术千亿产业发展规划》,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十三五规划”、会理县“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商品。会理绿陶品牌建设将改善凉山陶瓷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进一步带动凉山特色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商品市场。
凉山贾佳民族服饰的经典
凉山贾佳彝族传统服饰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省级彝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彝绣产品研发基地,并成立了彝脉彝族服饰工作室,2014年该工作室被四川省人事厅公布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州、市妇联的关心帮助下,公司先后帮助200余名农村妇女解决就业和生活增收问题,成立了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妇女之家。每年举办8期彝绣培训班,培训了1400余名彝绣绣娘,为很多低文化甚至没得文化的农村妇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她们获得了一技之长,有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
2015年,公司法人贾巴子则牵头与广大彝族服饰从业者一起成立了“大凉山”彝绣协会,让彝族服饰从业者与文化学者们有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该公司与西南民大、西昌学院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帮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就业,并在西昌学院、成都纺专等高校设立公司窗口及贾巴子则工作室,在校设立毕业课程及彝族文化相关课业,将彝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木里藏式传统手工烧制茶具制作工坊
木里藏族传统茶具制作技艺是历代藏族工匠智慧的结晶,倾注了藏族民众特有的自然观念、审美情趣。
藏族人民的饮食,主要以玉米、麦类为主。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生产资料的严重不足,造成了日常食品的单一性,而玉米、麦类在当时又无法做出多种食品,只能做出糌粑(青稞炒面)。糌粑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确保人体日常营养及在高海拔地区的热量保证。而食用糌粑无流质饮品又很难下咽,由此也就衍生出了可口又能产生高脂、高热的藏区独有的美食酥油茶。而熬制酥油茶又必须要有一个适宜的容器,容器须耐得住高温,又要有着使用方便、加热快的特点。在漫长的人类进程中,藏族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最终制造出了熬茶容器——茶沙罐,藏语又称为“热钵”。
茶沙罐外形独特,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巧妙地利用了物体与流体力学的自然原理,使在煮茶的过程中,茶能久沸而不溢出罐外。其次是通过已煮出的茶汤,色质清澈、味道独特。
茶沙罐的制作工艺复杂,从取土、配料、加工、制作、出品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土。在木里藏区,沙茶罐及相关制品深受欢迎,是一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广泛使用,故此工艺得以流传至今。
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的彝族漆器,精美的彝绣产品和手工艺 品,融合蜀绣、湘绣的黄联民间刺绣,色彩艳丽的摩梭服饰……文化底蕴厚重的大凉山,在迈步新时代的同时,也保留着古老的习俗。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手艺人,传承着祖辈们的技艺,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近年来,随着凉山文旅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青睐凉山手工艺品,一件件手工艺品也随之走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成为展示凉山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培育凉山工匠和知名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凉山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州文化创意创研中心于2019年9月16日起,组织开展了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项目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按照《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评选办法(试行)》程序,组织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州17个县市推荐申报的30个工坊进行了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并最终确定了大凉山精品手工作坊的10个工坊。
凉山漆器之光的闪烁
凉山州漆之光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现有员工12名。2009年,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12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非遗扶贫工坊挂牌。彝族漆器的漆绘技法独特,以黑为尊、以红为贵、以黄为美是彝族人传统审美观念之一,彝族人对红、黄、黑三色的崇拜流传千年,永恒三色文化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千年流传的彝族漆器,彝族人用红、黄、黑三色在器皿上勾勒出民族图腾,彰显着民族的性格与气质。
彝族漆器只有红、黄、黑三种颜色,其中,黑色的颜料是土漆,红色的颜料是银朱,黄色的颜料叫石黄,都是矿物质天然颜料。在黑漆为底色的基础上,加绘黄色和红色,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组成图案,在彝族漆器的制作过程中彩绘时先绘黄色,后上红色。
漆器图案以日月星辰、山河树木、花虫蛇鸟、家畜野兽及生活用具为素材。漆器的花纹主要有牛目纹、鸡冠纹、羊角纹、鱼刺纹、虫纹、蕨芨纹、月牙纹、网纹、链条纹、窗格纹等,也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纹饰,还有体现彝族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量原始图腾纹饰。以抽象化、艺术化、规则化的手法在胎体上再现大自然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色泽明快艳丽、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漆器漆绘笔都是艺人自制的,一般以山羊的胡须毛制作笔毛,以竹或木为笔杆,用细麻绳拴捆粘连,制作成齐刃或斜刃排笔状。
薇木嘎扎非遗扶贫工坊
昭觉薇木嘎扎非遗扶贫工坊是文化部和国务院综合扶贫司在全国选择扶持的第一批非遗技艺工坊,也是助力精准扶贫的公益性项目。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初见成效。目前已被唯品会等企业选定为项目合作基地。
工坊建于2018年,主要围绕彝族服饰和彝族毛擀制纺织技艺这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实施,通过对彝绣技艺的培训推广,提高绣娘的产品制作能力,提升彝绣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品质。釆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网络营销、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推广,尽可能扩大规模,真正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实现就地就近创收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工坊现有技术指导老师3人,不定期对全县贫困家庭妇女进行彝绣技艺培训。目前已开展了六期彝绣培训,培训总人数达2500人次。目前,工坊已和唯品会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已完成唯品会的产品订单2000余件,得到广大绣娘的欢迎和认可。此外,工坊还携手国内具有较强势力的电商网络服务公司,做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确保工坊稳定持续发展。
蓝色湖水与摩梭风情相融合
泸沽湖被誉为“最后的女儿国”,在这里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蓝色的湖泊与摩梭风情相融合,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往。
得天独厚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遗存千年的摩梭母系氏族文化,以其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成为中外游客神往之地,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随着泸沽湖旅游知名度的提升,艳丽独特的摩梭服饰也受到游客的喜爱和关注。
2018年成立的纳巾卓衣馆,创始人喇建莉就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摩梭人,从小生活在泸沽湖畔的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摩梭服饰代表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摩梭服饰的挖掘,传承,保护与研发,数十年如一日。
2009年,卓衣馆的第一批手工服饰亮相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此后,卓衣馆不断走访学习,向当地前辈们请教。在2015年参加凉山州第三届青年创业大赛,荣获创新创意奖;2016年荣获凉山州青年创业成功典范奖;2017年6月代表摩梭服饰参加中国成都第六届国际非遗文化节;2017年9月荣获摩梭人转山转海节最佳创意奖;2018年7月参加凉山州魅力中国城非遗文化展;2018年9月参加泸沽湖非物质文化遗产摩梭服饰展;2019年3月参加四川成都纳人手作民艺展。
以“传承与发展摩梭服饰文化”为核心思想,卓衣馆一直致力于摩梭服饰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截至目前,卓衣馆已拥有了自己的专业生产团队,带领着当地36户手工艺家庭投入摩梭服饰的加工生产中,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同时也给手工艺家庭带来了经济效益。
西昌黄联民间刺绣
活灵活现的鸟儿,栩栩如生的荷花……在西昌黄联民间刺绣展柜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黄联民间刺绣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用刺绣装饰过的具有各种风格的服装、手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刺绣为主的装饰品,如家纺、摆件、字画等,也越来越受人推崇,成为炙手可热的家居装饰物品。
民间刺绣艺人谢凉君从小与蜀绣民间艺人邓列祥毗邻而居,因受邓氏的影响而深深爱上了刺绣。8岁的她就在邓氏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蜀绣的基本绣法,长大后到湘绣厂学习湘绣。善于总结的她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融合了蜀绣、湘绣两绣法的优点,再结合当地彝族刺绣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
她的绣品结构虚实结合,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明亮。鲤鱼的灵动,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可掬,无为在她的作品中一一体现。
在蜀绣中启蒙,湘绣中成长,并吸取彝绣的优点,结合黄联乡村旅游资源,使黄联刺绣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一门手工技艺,谢凉君还发动了附近农村妇女,通过刺绣手工艺的学习,进而形成规模生产,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彝银工坊
地处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区,有着“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彝族口弦之乡”和“彝族朵乐荷之乡”等美誉。热闹的火把节,街上随处可见身着盛装的彝家姑娘,精致的银饰熠熠生辉。
自古以来,彝族人就对银饰情有独钟,把银饰视为洁白可爱、纯净无瑕、质地坚韧的精神品质来追求。所以,在彝族地区对银饰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在布拖县城有一条有名的银器街,两旁布满银饰店铺,锤子击打铜錾子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银饰工匠们就在这里日复一日地用自己的双手把时光、岁月打制进件件银器中。
精美的银饰来自于工匠们的精雕细琢,仅加工银饰的工具就需要200多种,熔、铸、锤、拉、敲、雕等工艺都需要不同的工具。彝族银饰的制作技艺做工讲究,每件银器的成形,都要经过铸炼、吹烧、煅打、编结、雕镂、镶嵌等20余道工序。目前,布拖县设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掌握这些传统工艺和技能。代代传承的“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
- 上一篇:省文旅厅赴雷波为文化旅游“把脉问诊”
- 上一篇:宁南:打造金沙江畔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