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阳光眷恋的高原
发布时间:2019-05-18 13:15:36 浏览次数:loading......

凉山:阳光眷恋的风景城市

 

 

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接受阳光的温情抚摸,让严冬充满浪漫与温馨的情愫;

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感受阳光下的历史与民族风情,在那里,我们接受酒与火焰的洗礼,让幸福成为永恒的记忆陪我们走向明天;
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带上爱情的希冀,在那里,三角梅怒放的旁边静静伫立,在清流旁临水照花,用口袋装上风花阳光回到家园;
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在凉山驻足,在圆圆的月亮下相思,在梦幻般的泸沽湖去探秘,在灵山寺去祈福,在古冰川螺髻山去感悟,在卫星发射中心见证“嫦娥”奔月……
    这里有温暖迷人的阳光,有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彝人用嘹亮的歌声歌唱幸福与爱情,毕摩与苏尼把古老的文化继续幻化神奇,火把的光亮一直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阳光阳与温暖的力量;高高的螺髻山用苍松翠柏、晶莹的冰雪和灿烂的阳书写行走的传奇;那一望无垠的泸沽湖水写着母系文明的光芒,和谐的社会形式已走过千年岁月,在今天越发引人向往,天蓝水碧人美,遗世的香格里拉就在这并不遥远的神秘的木里王;“高原天上月,泸山顶上松,邛海湖中月”是州府西昌的梦幻写真,“清风雅雨建昌月”是对月城西昌的极高赞叹……
   冬天,我们相约在五彩云霞大凉山,感受美丽,感受神奇,感受温暖。 大凉山已成为热爱生活,喜爱休闲的人们眼里又一“御寒避暑的胜地,休闲度假的天堂”。试想:泛舟邛海,在湖光山色的映照中,细细品味着身后另一叶小舟的渔民所精心现烤的小鱼,懒懒地倚在船栏,享受着阳光暖暖地抚摸,让风儿带走时间的脚步,留下悠然的一日。

凉山,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旅游资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贫瘠。只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其境内交通不便,很多的美景为州外的游客所不知。然而,在境内,有着具有重要科考探险旅游价值的古冰川螺髻山,也有着以“松、风、水、月”四大盛景著称的泸山-邛海,以及披着神秘面纱的泸沽湖、举世闻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民族学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著名的红色旅游地彝海、别有风情的温泉瀑布、佛教圣地灵山寺等众多的胜景。另外,在距离西昌市城区30余公里处的黄联关镇,耸立着一座鬼斧神工的“土城”——黄连土林,其形成的时期,可远溯到8000万年到1亿年的冰川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闻名于世的南方丝绸之路南北纵向穿越凉山州全境,遗下无数的古迹与文明。 


   

在如今流行的文化旅游中,凉山的民族文化资,源绝对算得上是独树一帜。彝族的毕摩文化,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服饰与歌舞,还有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等民族习俗都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来这里参加火把节的游人们,还有去往泸沽湖游玩的客人们,都多多少少地怀着些绮丽情怀。 


   西昌华彩,魅力无穷  太阳之城:明媚阳光 


   西昌日照充裕,一年中晴好的日子占多数。这样的阳光曾被人描述为烈日炎炎,可是对于厌倦了成都阴雨天气的人来说,这样的阳光却显得格外的明媚。暖暖的阳光撒在身上,透过皮肤渗进体内,将所有虚虚实实的湿气、寒气一股脑儿排出体外。阳光可以蒸发眼泪,挥去内心的忧郁,因此我相信:在这里,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能在阳光中找到他所需要的。
月亮之城:建昌月的意境
   有月亮照耀到的地方就会滋生出诗意,而西昌的月更能引人遐想——“高原天上月,泸山顶上松,邛海湖中月”,细细体会此景之中的情趣:恰适人间仙境,朦胧而又神秘。其实很早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开始欣赏西昌的月(西昌古称建昌),于是“清风雅雨建昌月”这样一类的诗句在随后的时代里便接踵而至;如今,走进西昌城,月亮雕塑随处可见。如果白日里接受了阳光的洗礼,那么在夜间,静静地独自漫步在邛海之滨,让这样的氛围将自己慢慢融进去,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春天之城:错位的季节


西昌四季温差不大,一月平均气温也在10°C以上,七、八月平均气温24、25°C,常年平均气温17°C。全年日照2500多小时,晴天多达300天以上。看看这里的温度,抚媚这里的阳光,让人直接地联想到四个字——御寒,避暑。难怪许多外地游客到了凉山州府所在地的西昌时,发出这样的感叹“不是海南,胜似海南”。所以本地人打趣地称这里的季节是错位的,而且是永远是错位的。不分明的四季,带给植物的是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带给人类的则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旅游资源富集的千里凉山,名山荟萃、湖光秀美、丽日生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独具魅力,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已成功打造出邛海—泸山、泸沽湖、螺髻山、灵山四个国家4A级旅游精品景区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此同时,作为景区依托城市的州府西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西昌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状况良好,能保证游客的出行需要。旅游接待设施日趋完善,吃、住、宿、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完全能够保障游客需求。



科技之城:让中国人自豪的地方


西昌的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约65公里、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也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具有大功能发射航天器基地能力的新型卫星发射基地。一九八四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接着又用“长征三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十余颗卫星。到2019年3月该基地已将国内外120颗卫星送上天空。


 

安宁串珠

安宁河主流发源于菩萨岗,长300余公里,在牦牛山脉与螺髻山脉间缓缓南流。这条流经冕宁、西昌、德昌、米易四县的河,流域面积万余平方公里。其河床宽缓,经常作幅度不大的改道,主干蜿蜒曲折而支流众多,实际上已成为一道南北向的水网。流域北起拖乌,南至德昌,是一连串断续相继的冲积平原,即所谓串珠状盆地。这一带气候温热,又有水网流经,自然宜于农业发展。每一处盆地所在,都形成了一些或大或小的聚居区。这片肥沃丰饶的宽广河谷,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南来北往的天然良好通道。民族学家们或称其为“氐羌走廊”或“藏彝走廊”,古南丝路的干道自然也循此而进。
整个安宁河流域都是石棺文化——大石文化分布区,且与汉墓相杂错。这些从春秋至汉代的两种墓葬,正是由于华夏集团的迅速扩张使得氐羌南迁,和南丝路开拓后汉文化传播的结果。
   在安宁串珠上,泸沽是汉朝台登县,礼州为苏祁县,再南即是越嶲郡治的西昌,每县之间恰是马站一天的行程,礼州的古大石墓前,立有一石柱作为墓表,与古蜀王墓前立石笋为墓表是一致的,似为蜀族南逃带入的习俗。
   西昌是安宁串珠中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块盆地,从这里开始,已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西昌坝子不但气温高,雨量丰沛,有纵横如网的溪河以利灌溉,更有巨大的邛海可供调剂气候,一切都十分宜于农作物的生长。邛海和山林又可以供养不少渔猎部落,山原草场亦是理想的牧场,使得这片土地成为先民们良好的生息之处。但洪水、泥石流和百余年为一周期的地震,也给当地带来不少麻烦。
   汉王朝盛期,经营西南夷的前哨就在邛都(西昌),古邛都县就在城东南约一公里的大坟堆村。如从遗址的土台上了望,可见到邛海向东南延展,一些村就散落地建在低平的邛海边上。古邛海的范围要更大一些,亦如滇池、洞庭之类渐被淤填而缩小。入夜,银色的月光将近处照得纤毫毕现,为西昌赢得“月城”的美名。远处,几星渔火,万倾波鳞,令人不饮而醉。
安宁串珠状盆地,大约也与云南大多数坝子一样,属古代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湖泊,被千山万壑的溪流带来的泥沙逐渐淤积,一旦湖水找到宣泄口,形成河流,这类山间湖泊就变成一处处小型平原,也就是所谓坝子了。
邛海边的芦山,是一处植被不错的浅山,山麓汉柏、地震碑纪念馆,都令游人留连。近年来举行的火把节盛会和开发中的螺髻山风景区,已把古城改造成繁华的旅游区了。 


 

自古蜀中多锦绣,奇山异水观不够


大自然用独特的神力将螺髻山雕琢得神姿仙态,妖娆迷人。其壮观秀丽的山体因状若层层叠叠的金字塔,形似倒置的青螺,貌如古代少女的玉髻,因而得名——螺髻山。

紫薇仙境若蓬莱
    螺髻山彝语为“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峰和五指山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也俄额哈主峰高4359米,在巍峨的群峰簇拥中直冲云霄。清末举人原西昌“泸山书院”主讲颜汝玉在《螺髻山赋》中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螺髻山:“认烟中之宝髻,尚觉模糊;分雨际之青螺,偏多秀媚。”
螺髻山是我国较早的佛门圣地,唐代佛事盛行时,仅螺髻寺就养僧三千,唐代战乱以后,渐成“隐去螺髻,始现峨眉”之状。清朝初年,螺髻山寺庙渐兴,清代末年又呈衰势,现寺庙遗迹尚存。螺髻山碧水幽谷,烟云飘渺,佛家称为“紫微”,是修身养性之“仙境”。
   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马中良在《螺髻山记》中就有“螺髻山开,峨眉山闭”的预言;颜汝玉在《螺髻山赋》中将其定位为:“景或异夫峨眉,名可齐乎姑射”;原民国政府中央大学教授朱契在《螺髻山探胜记》中把螺髻山称为“胜地”、“奥区”,与黄山、庐山、衡山并提。古西昌县志经典地囊括了螺髻山的雄奇秀丽:“大螺髻山,穹窿崔嵬,拔地千霄,其水绵绵遥逦如虹。亘一百七十余里,山中冰化源泉,烟霏林箐,露零芳草,水磨奇石,百鸟飞鸣,群兽啸舞,阳蒸荫郁,烟烟云云,静而为岚,动而成风,升而出云,降而作雨。”古籍中也将螺髻山的神奇名胜总结为:十二佛洞、十八顶、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七十二峰、一百单八景,以及神奇幽美的温泉瀑布。
    螺髻山群峰博大雄奇,叠岭层峦,蔚为壮观。山山显峥嵘,峰峰皆巍峨。遥望远近诸峰犹如蓬莱仙岛,若隐若现;近观深崖千仞,古树参天,茂林修竹,繁花似锦;登临绝顶,纵横千里的名山大川一览无余,极目蜀山之王——贡嘎山,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惊叹,让你不得不赞同马中良进士的肺腑之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余登螺髻而小蜀川”!螺髻山既有黄山、泰山之雄奇,衡山、华山之峻峭,峨眉、九寨之秀美……更有“西子浓妆、峨眉淡抹、螺髻天生”之美誉,还有那保存完好的浩瀚原始森林、绿意袭人的广袤草原、色彩斑斓的万千奇花名卉、珍禽异兽,真可谓无处不秀、无处不幽、无处不妙!从而使螺髻山一跃成为集雄、奇、险、野、峻、幽、秀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刘照光副研究员感慨万分地描绘螺髻山的美景:“有山无湖者,景色不秀;有湖无山者,景色不幽。而螺髻山是山水相宜,林木茂盛,奇花异卉,独具一格。”

千年冰川显神力
     螺髻山千年冰川是最奇异的自然景观,堪称世界之最。
     我国山地中罕见的螺髻山千年古冰川,清晰完整地保存着第四纪冰川地貌,构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古冰川擦痕比比皆是,有“世界古冰川花园”之称,具有独特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早在1938年袁复礼教授就慕名对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考察探险。1965年李四光先生在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中把螺髻山古冰川作为重点进行综合考察。1964年螺髻山就已列入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与环境变迁》、《攀西裂谷》研究范围。几十年来,先后有英、美、德、日、奥地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北京大学地理系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纷至沓来,一睹古冰川浩瀚磅礴的雄伟气势。
    螺髻山古冰川的形成得益于千百年来冰川运动的巨大自然神力。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天堂。在逶迤30余公里的冰川长龙中,冰川、冰碛、冰蚀地貌齐全。挺拔俊秀的角峰林立、刃脊夹薄、尤如锯齿,天然而成壮观的山顶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冰斗高悬,冰蚀、冰碛泉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宛若神来之笔勾画出的雄伟秀丽的地貌图。山谷中终碛堤、源碛堤、中碛堤品种繁多,冰川刻槽幽深源长、规模宏大,随处可见,一般长达数十米,宽30—60厘米,深10—20厘米。在海拔3550米处发现了一条长达30米以上,进口处高3.3米、深2米,出口处高1.7米、深1米的“V”型冰川刻槽,擦痕之大、气势磅礴。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其间可饱览巨大的冰窖、林立的角峰、如削的刃脊、如画的冰斗湖;悬若天墙的千古冰川、洁白如玉的冰溜面羊角面、造型各异的冰缘岩柱,玲珑剔透、妙趣横生。有的似“定海神针”顶天立地,有的如笋争春百柱齐发,有的若僧若仙静立神悟,有的像广厦玉宇披银妆素。真是千般媚态万般风姿,无一不展现出大自然的恩赐,无一不充满着骄人的魅力,无一不展示出伟丈夫的气势。正如朱契教授在螺髻山绝顶恍若仙境、感慨万分:“时晴天开,万里无云,而山石精美,上下交辉,晶光满目,实则尽水晶石也”。

 

五彩云霞索玛花

杜鹃花,彝家称“索玛花”,即迎客之花。
数万亩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是螺髻山最迷人的景观。
螺髻山上的杜鹃科花卉多达30多个品种,呈梯状分布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梁上。山脚的报春花,用初绿的嫩芽、艳红的花朵送来初春的气息;中山的云南杜鹃、大白杜鹃、圆叶杜鹃、棕背杜鹃、乳黄杜鹃、大王杜鹃千姿百媚,繁花似锦,带来初夏的信息;杜鹃古树犹如盆景高手、园林巧匠,在枝干缠绕、虬根裸露的古枝上盛开或红或紫、或蓝或黄、或粉或白、五彩缤纷的花朵,煞是美丽;名贵的高山乳黄杜鹃姗姗来迟,其特有的花簇呈球状,尽显天生丽质,典雅华贵。林林总总的杜鹃从初春到夏天一片片竞相盛开,带着清丽柔美的羞涩从山脚向山顶渐次开放,铺天盖地蔚为奇观,令人看不够、观不完、赏不尽、赞不绝。

天赐魔镜五彩湖

被当地人称为“海子”或“干海子”的冰川湖泊,是螺髻山最秀美的景色。为数众多、五彩缤纷的冰川湖泊好似大山的眼睛,宛若螺髻仙姑胸前的精美项链,将仙姑妆扮得分外妖娆,煞是迷人。海拔3800米左右的冰川湖泊终年云遮雾绕、变幻莫测,星罗棋布的彩湖如珍珠一样洒在螺髻山上,古有32天池之说。据近年考察,大大小小的冰川湖泊有52个,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面宽大,多数有二三百米、深七八米,由于岩石颜色、周围植被及腐植质、湖中水草等不同,湖水显现出翠蓝、棕黄、草绿、墨绿等不同颜色,所有湖泊周围都生长着茂密的杜鹃花林,花林后是苍翠的原始森林,山、水、花、木相映生辉,世所罕见。湖水五颜六色,冰湖大到四五十亩,小的只有一两亩,以山脊西侧围椅状大冰窖最为集中。湖中波光粼粼,湖边杜鹃环绕,湖周冷杉密布,湖外群山簇拥。山峰、森林、湖泊、奇花、异草相依相伴,天光云影,例映水中,景色奇绝。水呈红色的甘海子、橙黄色的金海子、五颜六色的五彩湖、两湖相连的姐妹湖、浓荫青翠的叠翠湖、蛟龙出世的黄龙潭……海拔3730米、面积较大、湖水最深的黑龙潭,湖圆如砚,水色如墨,相传有一条黑龙潜藏其中。潭边拔地而起神似一支巨毫的峻峭石峰,笔杆竖直,笔锋犀利,直刺九霄。美伦美奂的珍珠湖则是由赤、橙、绿、紫、黛各色的七个小湖串连在一起,湖水终年溢流,美不胜收。貌似仙女的美湖因为害羞深居在海拔3900米的密林之中,精致玲珑,奇异的景观令人留连忘返。上世纪40年代朱契教授徒只登上螺髻山最低一级的冰源大海子一带,他叹为“天池”,并写道“庐山有天池,因王阳明之诗而得名;天目山有天池,因郭璞之诗而得名。然庐山天池逼窄,天目山天池淤浅,皆无螺髻山之天池,云影天光,颇有一碧千顷之势。”
千百年来,螺髻山不仅天生丽质,也得益于文人墨客的青睐歌咏。十六个字:“奇峰雄立,彩湖棋布,花木俊秀,冰川神异。”


漆器艺术:秀色可餐

彝族漆器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艺品的漆器,至今仍在凉山彝族民间广泛使用,这在其他民族中是难以见到的。
漆器存在于彝族人生活的多个方面,几乎家家都有,如餐具、酒器、兵器、马具、法器等。其内胎有木胎、皮胎、竹胎、角胎,特别是餐具、酒器,常以奇异的造型、古朴的色彩赢得人们的青睐。
凉山彝人喜好喝酒,酒既是待客的香茶,又是喜庆的佳酿,还是调解纠纷的工具,彝族谚语就说:“彝区的美酒,汉区的香茶”。酒文化成为彝族各种文化形式的序幕与尾声,成为凉山彝族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而生的酒器也成为一种精美实用、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其中最富特色的有鹰爪杯、“萨拉勃”等。
鹰爪杯属于高脚酒杯,由鹰爪、木胎、牛皮筋、银片四种材料做成。制作一只鹰爪杯有如下工序:首先将干透的大山茶木,用的手工“车床”旋制成杯状,在杯脚余留寸许圆柱;取下雄鹰腿内弯关节趁湿挖空一段,将鹰腿与杯脚连接加固,鹰腿的空皮紧套木胎杯脚;用煮热的牛皮筋编织缠紧,然后把鹰爪四爪拉平,固定成形。待鹰爪、牛皮筋干透,鹰爪与木杯已牢固地连接。再以生漆将鹰爪与木杯连接处及杯身上漆,这时整个杯子已是浑然一体,一只鹰爪杯已具雏形。杯体做好后,用银片镶嵌杯沿,包裹体杯,再用朱砂、石黄配制的颜料勾描鱼网、水纹、窗格等图案,在银片上刻镂鱼眼、线条,一只精美珍贵的鹰爪杯就出现了。

 

“萨拉勃”是与鹰爪杯配套的酒壶,它的奇妙之处不在于用材的奇特,而在于构思的巧妙。
“萨拉勃”酒壶有木胎、银胎两种,造型有球形、扁圆形及牛形、鸽子形、喜鹊形等,酒壶造型生动,富有情趣。酒壶顶部无缝无口,连灌酒处也没有,只在壶腰有一细管为壶嘴。那么酒是如何灌进酒壶,如何饮用的呢?原来酒壶壶底有一小孔,灌酒时将酒壶倒拿,酒从小孔灌入。待酒灌满后,也不必加塞,只将酒壶倒回来,即可从酒壶嘴往外倒酒和吮吸,壶底不会漏酒。“萨拉勃”酒壶的奥秘在于圆形漏斗状的底座,中间的小孔有细管相连直达壶顶,酒倒进壶后沿细管流下,借助压力溢向四周。酒灌满后将壶倒回来,这时细管顶部因向上而变高,酒无法回流。同样的道理,壶嘴相连的细管斜插底部,酒壶倒拿着灌酒时,管口变高,酒不会流出,酒灌满倒过来后,管口在壶底变低,酒就能顺着细管流出来了。“萨拉勃”酒壶利用物理学中的流体原理制作而成,奇妙之处全在于这一正一斜两根管子的一颠一倒之间。
鹰爪杯用料特殊,造型奇异,工艺复杂;“萨拉勃”结构奇妙,外形生动,酒气不易散发。每当贵客临门,以酒相待,端上“萨拉勃”,斟满鹰爪杯敬献客人,可算是对客人的头等礼遇。 



服饰:流动的音符 



传在凉山彝族中的一首民歌这样唱道:“红裙黄裙你穿在身上,走在山岗很美丽,我穿在身上,走在山脚也很美丽;蓝毡白毡你披在身上,走在山岗很美丽,我披在身上,走在山脚也很美丽”。彝族服饰以其独特亲和的款式,鲜艳不俗的色调,精美复杂的手工,自然流露的风采,完美展现出形体轮廓扩张与收缩产生出的节奏韵律感。这种美来自它和谐的色彩,深沉、宽博的基调,纯正而内敛的表现力。就以凉山彝族年轻姑娘的服饰,从纯美学的角度,在全国56个民族中也算是花中之蕊。 凉山彝族服饰种类繁多,款式复杂,色彩纷呈,是彝族古老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与完善。除男女性别区分外,地区上有依诺、圣乍、所地、田坝之分;在功能上有常服、战服、盛装、猎装、毕摩装之分;年龄上有童装、青年装、中年装、老年装之分;在等级上有颜色和长短之分。女性服饰在颜色搭配上有雷波、美姑一带的黑红,冕宁、越西一带的灰白,昭觉一带的蓝黑,布托、普格一带的红黄主调系列;缝制上有刺绣、盘花、贴花、补花、挑花、镶嵌、滚边、盘扣、缀银、留穗等工艺,方法手段不一而足。 



彝族男女都外披“瓦拉”和“佳使”。“瓦拉”形似斗篷,用羊毛捻线手工织成,织纹有“阴单”、“斜纹”两种。织幅宽约30厘米,每件一般13幅,颜色有蓝色、藏青、黑色和本色——灰色、白色。圣乍地区的“瓦拉”将边缘镶红、黄牙边和青色衬布,领子接青布,线绳收领,下边有30厘米长的绳穗。不过,依诺地区的“瓦拉”就没有绳穗。“佳使”用羊毛擀成,薄如铜钱,每6厘米折一皱折。“佳使”分单层和双层,单层30折左右,双层八九十折,上边以毛绳收为领,颜色有白色、蓝色、藏青、黑色,单层为常装,双层为盛装。 



凉山彝族服饰打扮的伦常次序,自然而清晰:男孩四五岁开始在头顶前留一小块头发,称为“子尔”,俗称“天菩萨”,这是男性第一个头饰标志。“天菩萨”不能被外人恶意触摸、戏弄。男童左耳耳垂穿孔,稍长即戴耳环。成年男子则戴上下衬有红珊瑚珠的黄色大蜜蜡珠。男子大多头上缠青、蓝色棉布或皱纱头帕,头帕前偏左额裹一细锥状,称为“子帖”,俗称“英雄结”。男女上衣都为右衽或对襟开,男子一般用浅蓝、深蓝、藏青色或白色棉布做上衣,衣领相连。圣乍、依诺男子的上衣前襟、项背、袖口挑有各式花纹,下装以浅蓝、深蓝、藏青色为主。男子裤脚的大小可以区分居住范围,如布托、普格、宁南、会理等所地地区,裤脚之小以致不能提到小腿肚,俗称“小裤脚”;冕宁、喜德、和越西、昭觉、西昌的部分裤脚有两三尺,俗称“中裤脚”;美姑、雷波和甘洛、昭觉的部分,裤脚周长有两米,被称为“大裤脚”。男子上下装颜色搭配一般是上青下蓝,上白下蓝或上青下灰,所地地区男子上下装同料,以素色为主,只在领口、袖头、裤脚扎花。所地男子服饰注重盘扣装饰,如上衣衣襟右侧、胸肩,以金属为盘扣,彩边扣攀长达10厘米,密度排列,硕大闪亮。
彝族男子上身还斜挎一条“都他”,亦称“英雄带”。“都他”用牛皮编织,上漆,镶缀象牙圆片,常挂匕首或佩戴长刀。许多人还在胸前佩饰刺绣精美,装有麝香,外面以野猪牙或是白熊爪、虎爪装饰的香包,香包既可预防蛇虫叮咬,也是吉祥的护身符

 

彝族女性幼小蓄发,梳单辫于脑后,八,九岁时将单辫盘在头顶,辫尾缀红色棉线;未成年前两耳挂红绿小珠、小颗海贝。这个年龄的小姑娘清纯可爱,无忧无虑,正是“可支布而而”(耳穿贝珠满眼晃)的时候。到少女时举行“沙拉洛”,就是常说的“换童裙”仪式。这时,将少女的单辫梳成双辫并交叉盘在头帕上。圣乍地区姑娘戴红里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俗称“瓦盖”;依诺地区是将一、二米蓝布或青布折成数层顶于头上;而所地地区的姑娘,将一条青色长布花线扎边折戴头上,其状如倒扣横船。彝族年轻女性生小孩后,要将帕换帽,圣乍、依诺地区换成荷叶形帽,所地地区则换成竹架青布圆帽,昭觉、金阳地区也有用黑布缠头的。女性衣裳袖口和下摆有彩绣花饰,褂子右衽或对襟开,衣襟、项背彩绣花饰。领子不连衣服而单设,多用红色或蓝色哔叽刺绣,戴领牌。彝族女性着百褶裙,童裙红白两色,潦草简单;姑娘以红、黄、绿、白色布料或丝绸搭配;老年青、蓝色为主。根据布料宽窄和颜色的搭配,可以看出地区审美习惯。不过,布拖一带的年轻姑娘更爱着“达红乍尼”羊毛裙。羊毛裙厚实高雅,裙腰横间织就红、蓝、黑、白条纹,下摆青色;裙腰上部桶状窄长,中部百褶四散,释放成喇叭状,姑娘穿着行走时裙摆跳动,轻盈飘逸。因红色特别抢眼,常让小伙子触景生情,动情而歌:“穿达红乍尼的姑娘走过土坎了……” 



银器:为彝族女人生辉 




在凉山彝人的生活中 ,银器的使用仅次于漆器。凡漆器有的种类,银器都有,如:餐具、酒器、马具等。银器餐具、酒器造型与漆器餐具、酒器的造型大体相同,餐具中除小巧的银碗、银杯外,较大的银盘、银盆比较少见。跟漆器中的酒器一样,银器中的酒器也较为丰富,纹饰也大致相同。然而,彝族银器的表现象征还是在首饰方面。
彝族人说:“彝人饰头,藏人饰腰,汉人饰脚”, 彝族人把更多的银子用在了打扮自己。银制首饰十分丰富,如头饰、项饰、胸饰、背饰、手饰,甚至还有脚饰,女人成为享受这些财富与荣耀的幸运儿。

 



彝语称头饰 “曲哦韦”。女性以白银打制银珠,银珠如指头大小,有的大银珠上再粘结小银珠。将银珠串连成串,搭配多串珊瑚红珠,过头顶从左向右绾结。盛装打扮则戴凤冠,冠头黄金打造,其余银体,纹饰精美豪华。凤冠下垂的银链饰有鱼、新月或球珠造型,银光闪闪的流苏恰好遮住女性的眼睛,若隐若现,使得更加神秘而美丽。
耳饰叫“呢子呢吾”。彝族男性少用银饰,且只饰左耳,男童穿耳后戴银耳环。成人后,戴上下饰有红珊瑚珠挂穗的黄色大蜜蜡珠,简单而醒目的配饰恰到好处,使彝族男子英俊而阳刚。所地一带的男子挂一条银丝编成的四方体银链,银链长约三寸。彝族女性两耳戴金、银耳环和琥珀耳牌,其中银耳环常见。耳环如花篮状,篮体呈凸点纹饰,边缘凿孔垂银穗,穗头饰鱼、新月形银片,耳环配挂饰有细粒红珊瑚珠的琥珀耳牌。


 


项饰称“勒珠勒给”。彝族女性上衣不与领子连接,领子和银领牌形成单独的服饰部分。领子以红哔叽呢作衬底,用小颗的银泡缀成几何形图案,领子前面用银领牌盘扣。银领牌长方形,四周线条压边,纵向中线凸起一排丘状圆点,两边横道状镂空,打制圈点饰纹。女性佩戴银领牌很出彩,它把女性的脸撑托得高扬,显得尊贵而高傲。
“曲波嘎”指胸饰背饰。女性的胸饰、背饰纯银打造,造型纹饰大致相同,其中胸饰较为普遍。一副胸饰长约二至三尺,重达五六斤,由扣环相连的六至八件独立饰件组成。佩戴时,上件套在脖颈,正中有一半月形主体,其余左右对称下垂胸前腰际。胸饰的每个饰件垂有筒穗、银铃,半月上的图案丰富,有太阳、月亮、星星、蛙蛇、等精美图案,有些饰件上对称再挂半月、飞鸟、长命锁。胸饰工艺精细,图案形象突出、夸张、立体感强。
   手镯戒指彝语叫“洛古洛比”,有黄金的白银的,白银的最生活化,也最有代表性。手镯一般两只,可一手戴一只,也可两只都戴在左手。手镯为固定圆形,多中空,内圆平滑无饰纹,外圆呈鱼背形。沿脊背中线有一圈珠顶圆锥体装饰,两侧镂空雕花或压制纹饰,有的在空心的手镯里放进银粒或细珠,晃动时“沙沙”作响。戒指男女皆可配戴,但款式有别。男式指环圆形,向外有花蕾形戒座,中间镶嵌红绿宝石。女式戒指长条菱形或椭圆形,如盾牌状,外沿压边,中间有凸点和镂空花纹,精致可爱。戒指,男性戴左手无名指上,女性除拇指、食指外都可以戴。
白银首饰光泽柔和,华而不俗,无论贵贱人人适应。所以不仅是彝族人自己,也深受其他兄弟民族,特别是女性同胞的喜爱。

 

凉山州作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地,曾经留下无数的古迹,路上的重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些重镇包括海棠、礼州、西昌、德昌和会理。这些古城古镇保留了精美的建筑、多样的民族习俗,还有众多的美味佳肴和恬美的生活气息。 



穿越大山的南方丝绸之路 


clip_image028.jpg


说到丝绸之路,人们常会想到汉代开辟的由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域,一直通向罗马帝国,联接中国与西亚、欧洲的古代陆上商道。然而,中国西南有一条连通印度和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却鲜为人知。
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向南分为东西两条主道——“西夷道”和“南夷道”。
西夷道出成都南门万里桥后,经邛崃、雅安、荥经翻越大相岭而至汉源;历大渡河、穿清溪关后,进入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顺安宁河谷南下至西昌,再沿河而下经德昌、会理,翻越川滇交界的方山后,到云南永仁,经大姚至祥云,直达大理。其大部路段与今天的川滇公路西路相重合。因此道邛崃至西昌段乃西汉司马相如为经营“西夷”地区而开,故名“西夷道”,汉代称零关道、牦牛道,唐称清溪道。至今,在越西县丁山桥旁的岩石上,还可见斗大的“零关”二字。
西夷道与另一条南夷道在大理汇合后,向西南经保山分别在腾冲、盈江、瑞丽三地入缅甸,从而通向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旧时,“零关道”为驿道,道路艰险,全长500多公里。从成都到西昌有16个驿站,也就是说,这一路至少要走16天。古人长途跋涉多为生计,而我们踏上古道则名曰:旅游。 



金黄色的西昌 



    西昌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翻一翻史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有司马相如和汉武帝的谈话:“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天子大悦。”说明邛都(西昌)、笮都(沈黎)、冉駹(汉嘉)这一条路线,秦时就已经设置过郡县,道路也曾沟通,秦末农民起义后,群雄割据无人过问,这才放弃的。后来,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即在邛都设置了“一都尉,领十余县,属蜀”。邛都,西昌作为城市的开辟就从那时开始了。许多人跋涉千山万水抵达西昌,便被金色的黄昏所震撼。但它实在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在中华帝国西南方向的天空下面目模糊的地区。
   如今明建昌城基本保存完好。它位于现西昌市区西北部,北与北山相结,西临西河,东接东河,东南为开阔平坝,所以有人把建昌城形容为一把展开的折扇。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促进会 蜀ICP备20210037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