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油画的多样化
何万敏
进入21世纪以来,凉山画坛特别是凉山油画表现出许多生机和活力——在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展出中,油画几乎占了绝对的主力。笔者长期观察美术创作与理论,认为整体上凉山油画正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它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油画的绘画语言更加多样,早些年趋同的思考和表达,已经被个性化的创作所打破,使得油画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当代学术性和思想性;另一方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批青年画家作为未来发展的希望,推崇艺术理念的提升、学术语言的更新、时代精神的创造,以及提倡个体生命在本土经验中体验,画家的艺术创作有了可贵的精神力量。
受商业文化冲击,许多画家丢下画笔趋之若鹜投奔装修和广告,一度有些荒废的凉山画坛,终于在最近的十多年陆续回归,既开始接续绘画技艺,又必须面对新的艺术命题。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对新时代、新元素、新景观的吸收与借鉴,如何以视觉图像来把握当下生存状态、社会生活话题、人类困境与意识向度,虚拟的场景与真实的情境,日常经验的陌生化表达,包括对艺术与人生的激情想象与象征性表达等等,更需要凉山的画家们注重梳理日常现实和当下视觉经验,自觉从宏观的叙述转向自我生存经验的微观表达,从个人视角出发,深入到社会的多样层面进行感知和认知,敏锐于时代的变迁,提供探讨诸多社会问题的可能。同时,在表现手法方面,强求具有个性特征的绘画语言,因为语言风格的辨识度与艺术表现的力度密切相关,以不懈的艺术探索来彰显非凡的审美品位,以充沛的热情奔向多彩生活的画家,当会站立于民族文化深厚积淀的凉山大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油画家曹辉的转身可谓华丽。他早先的画作在写实主义范畴获得过丰厚的成果和美好的赞誉。暖色调营造出来的温馨氛围,宁静或者清纯的人物形象,愉悦的心情与亲切的感受,造成画面与观者一种理想的距离,可遇不可求的审美奇妙,实在是恰到好处。还允许你仔细品尝,浓密而润滑的黑发,尤其是几幅彝族女孩身着的百褶裙,细密得富有层次的褶皱,被一丝不苟地描绘出来,栩栩如生。而且,几乎是在一种习以为常的惯性支配下,曹辉的画作显得驾轻就熟。
这得益于扎实功底的支撑。这位和我年龄相当的“60后”画家,上世纪80年代经过四川美术学院正规而系统的“学院派”教育。毕业进入西昌市文化馆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潜心绘画,很快成为凉山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或者说是代表性人物。
而另一位可称为代表性人物的,是彝族油画家列索阿格,而且公正地说,列索阿格出名的时间比曹辉还要早一些。受美院教育的经历也相同,由于是从美院附中起步,列索阿格在打基础层面用去的时间更多,基础更显厚实。这直接给予了他进行布面油画创作的信心,尺幅总是比较大,带来的视觉冲击力随之而来。他把古典画风宁静、典雅、和谐的唯美风尚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许多描绘凉山彝族题材的作品如《母亲》《母亲的土地》《雪山》《阳光》《洒拉地坡》等,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只是后来,他开始接手大型城市雕塑工程,似乎已无暇顾及得心应手的架上绘画。
此时,曹辉正力欲寻求突破。机缘巧合,他参与到以“燃点”为名的系列艺术采风创作活动之中,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各个不同的风格,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同时开阔的眼界。某种程度上,“燃点”成为了契机。外地艺术家带来的不一样的表达,构成一种生龙活虎的花样翻新。多少个日子支起画架前的互相打量与观摩,你来我往言语间的试探与领悟,晚间不停地推杯换盏用酒劲换来的推心置腹。昏昏沉沉的酣睡之后,是脑洞开窍的新构图、新颜色、新笔法、新景象。《冬至》《暴风雪》《瓦吉木梁子》《瑞雪》等作品,仿佛是在一夜之间,绘画语言变得耳目一新。自如、灵动、生机——题材还是凉山、对象还是彝族人,凝重的气氛几乎要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刻,生动的人物恰好给观者畅快的活力,达成属于大山独有的刚烈与隐忍的视觉力量。笔法吸纳了中国画笔墨的偶然性,线条生发出中国画般狂野韵味;层次丰富而洒脱,多点透视带来视觉位置变幻的构图关系,画面的流动感产生出音乐般的韵味。2018年秋,曹辉被评为西昌市首批“文化名家”。肩负这样的荣誉,他已经能够专注地汇聚艺术能量,慢慢去接受自己可能得到的更大的成功。
有趣的是,也是在2018年,列索阿格当选新一届凉山州美协主席。在他和曹辉周围,喜爱艺术的哥们、姐们就是一个创作群体,形成一股凝聚一起、钟情艺术的力量。西昌学院艺术学院的瓦其比火,追求人与景物的体量感,浑厚的画面是源自凉山土地的原初生长;幸代远长期迷恋风景画的写生,凉山山川风物是他取之不竭的素材;供职西昌工人文化宫的韩东明,近来喜欢从不大的尺幅当中,准确捕捉对象最佳的时态和巧妙的感受,看似寥寥几笔,却充溢恰如其分的抒情性;胡永刚则刻意与以往表现彝族人沉重或者苦涩拉开距离,以一种古典式高雅的审美形态,来刻画彝族人轩昂的精神气质。
还有一位来自遥远福建省的画家魏耘,应该写上几笔。西昌是他新的落脚之地,滨海与高原的强烈地域反差,恰好带给他鲜明的艺术刺激。凉山对他来说真是一个理想的艺术创作福地,每天他都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之中。从《泸沽湖走婚系列》到《木里红色喇嘛系列》,他坚持用大块面的色彩铺陈与交融,强化民族色彩表达和东方美学意境,侧重人性本质的表达和渲染,直指不同境遇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表达出“高原画家”强烈的情感。
盐源县画家范明东出手不凡,可谓一鸣惊人。他的《泸沽湖》以明快的色块、流动的笔触,以围绕篝火踏歌起舞的动态,恰好宣泄出摩梭人无所羁绊、奔放豪迈的精神品格。这幅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几乎就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既是对以往凉山州画家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的延续,更是对凉山油画在全国最高规格展事也有一席之地的开拓。类似作品的感召力在于,增添了凉山画家冲刺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并得以艺术层面检验的信心,带动了凉山画家立足凉山本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寻找自己的发现和独特的表现,以“陌生化”的审美视觉来确立特别的艺术价值。
凉山油画呈现出的多样化创作格局,是艺术家和观众所乐意看到的发展。因此,我有理由期待,未来有更好的作品面世。
(本文作者:评论家、策展人,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北街24号凉山日报社
邮编:615000
邮箱:330674805@qq,com
手机:13518424888